Why Weight Loss Stalls
- 傅惠萍
- 7月31日
- 讀畢需時 4 分鐘
已更新:8月5日

為什麼減肥初期掉得快,後面卻停了?背後真相告訴你!
你是否也有過這樣的經歷? 😤
剛開始減肥時,體重像魔法一樣快速下降,你是不是也曾為體重計上的數字興奮不已? 🎉
可是,好景不常,不到兩週,體重突然「卡住」,不管多努力控制飲食、運動,數字就是紋絲不動。📈
這不是只有你遇到的問題——它有一個名字,叫「減肥停滯期」。
根據研究顯示,高達85%的減重者都會在2-4週內遇到這個階段。今天,我們要深入探討為什麼會發生,還有該怎麼走過這段令人抓狂的時期。

🚀 為什麼減肥初期掉得快?科學告訴你真相
✅ 水分快速流失:不是你想的那樣
剛開始少吃精緻澱粉,身體會消耗肝醣(肌肉和肝臟儲存的葡萄糖),而每1克肝醣會攜帶3-4克水分。所以,體重在短時間內明顯下降,其實有很大一部分是水分流失,而非脂肪。
✅ 熱量差效果立刻出現
開始減肥時,飲食習慣大幅改變,從每天攝取2000大卡突然降到1200大卡,這個800大卡的熱量赤字讓體重自然快速下降。
✅ 心理動力的第一波紅利
初期變化明顯,看得到成果,大腦分泌多巴胺,信心與動力就更高,形成正向循環。
✅ 代謝尚未適應
此時身體還沒意識到「危機」,基礎代謝率維持正常水準,燃燒效率仍然很高。
💡 專家提醒:「初期掉的幾公斤,不全是脂肪,別過度依賴這種快感。真正的脂肪燃燒需要時間累積。」

🌪️ 為什麼後來會卡住?身體的自我保護機制
🌀 基礎代謝下降:身體的「省電模式」
長期攝取過低熱量(低於基礎代謝率),身體會啟動自我保護機制,甲狀腺激素分泌減少,基礎代謝可能下降15-20%。這是演化留下的生存本能。
🌀 能量適應(代謝適應):越來越精打細算
研究發現,持續減重6-8週後,身體會提高能量利用效率,同樣的活動消耗的熱量變少。就像手機開啟省電模式一樣。
🌀 肌肉量流失:代謝的隱形殺手
蛋白質攝取不足或缺乏阻力運動,肌肉量會悄悄流失。每流失1公斤肌肉,基礎代謝會下降約50-100大卡/天。
🌀 心理疲勞與習慣回彈:人性的真實寫照
一開始很努力,過了幾週開始偷吃或鬆懈,「反正今天就吃一點」的心態讓熱量無形中回升。
🌀 皮質醇上升:壓力荷爾蒙作祟
長期節食和過度運動會讓壓力荷爾蒙皮質醇上升,促進脂肪儲存,特別是腹部脂肪。

📍 重要觀念轉換:停滯期不是失敗,而是身體在提醒你:「我正在適應新的生活方式,請給我時間重新校準。」
🎧 Podcast 特別企劃:陪你度過最難熬的時刻
👉 點下面播放器就能直接聽
🔥 5個科學實證的突破策略
✅ 1. 加入阻力運動:重建你的代謝工廠
重量訓練或自體重訓練(伏地挺身、深蹲、棒式)能幫助增加肌肉量。研究顯示,12週的阻力訓練可以提升基礎代謝率7-15%。建議每週至少2-3次,每次30-45分鐘。
✅ 2. 採用循環熱量法:欺騙身體的適應
不要一直吃「超低熱量」,可以採用「欺騙身體」策略:6天低熱量,1天回到維持熱量,給身體「一切安全」的訊號,重新激活代謝。
✅ 3. 確保蛋白質充足:保護珍貴的肌肉
每天每公斤體重攝取1.2-1.6公克蛋白質,分散在各餐中。蛋白質不只幫助維持肌肉,還有最高的食物熱效應(消化就要消耗25%熱量)。
✅ 4. 精準記錄飲食:面對真相的勇氣
使用app記錄7天完整飲食,包括調味料、飲料、零食。很多人以為吃很少,其實無意識多吃了300-500大卡。數據不會說謊。
✅ 5. 多元化測量指標:看見真正的進步
體重停滯不代表沒進步!使用體脂計、皮尺測量腰圍、臀圍,拍照記錄體態變化。很多時候體重沒動,但體脂率在下降、肌肉在增加。

💪 進階突破技巧(給認真的你)
🔄 週期化訓練
每4-6週調整運動強度和類型,避免身體過度適應。有氧、阻力訓練、HIIT輪流進行。
🍽️ 間歇性斷食
可以嘗試16:8或14:10斷食法,但不是萬靈丹,重點還是總熱量控制。
😴 優化睡眠品質
睡眠不足會影響飽足感荷爾蒙(瘦體素、飢餓素),每晚至少7-8小時優質睡眠。
🧘 壓力管理
冥想、瑜珈、深呼吸練習,降低皮質醇水準,避免壓力性進食。
🎯 結語:這是一場馬拉松,不是百米衝刺
停滯期不是失敗,而是身體在適應你新的生活方式
這是每個減重者都會遇到的必經過程,就像爬山時的休息站,只要方法正確、心態健康,就能突破並繼續前進。
記住,真正成功的減重不是快速掉秤,而是建立可持續的健康生活方式。每一次的停滯期都是讓你變得更強的機會。
👉 如果你也遇到卡關,很想有人陪你檢視飲食、給你專業方向,歡迎私訊我。我會運用科學方法幫你找到個人化的突破策略。
你的瘦身路,不用一個人走!我們一起面對挑戰,一起慶祝每一個小勝利。 🤝✨
💪 準備突破你的停滯期了嗎?
加入我的6日科學突破體驗計畫
讓我親自指導你重啟代謝



留言